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文化

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斗争精神

2024-05-06    耿子聪

毛泽东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留下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诗词以其独领风骚的豪情、深邃丰富的意蕴、出神入化的艺术表现力,将他的斗争思想、斗争精神赋予了艺术生命,为后来者津津乐道。

“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斗争意志

毛泽东诗词涵盖了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节点,全景式展现了革命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强大的斗争意志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钥”。

1927年10月,在“八七会议”确立的党的武装斗争的方针之下,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次年8月,在革命队伍遭受“八月失败”后,毛泽东亲率一个营击退敌军,打赢了黄洋界保卫战。在《西江月·井冈山》中,他用“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集中展现了敌众我寡的斗争形势之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此后的数十载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正是凭借积极乐观、敢于斗争的强大意志领导革命并走向最后的胜利。

从“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克敌制胜的信心满怀,到“而今迈步从头越”中突破艰险的昂扬斗志,再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红军队伍在毛泽东强大战斗意志的感召下,凝聚起战天斗地、以弱胜强的斗争精神。

1961年,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为鼓舞身处逆境的广大人民群众,毛泽东写下名篇《卜算子·咏梅》,一反南宋陆游咏梅词中“寂寞”之意,赋予了梅花“送春”“迎春”“俏春”“报春”的特殊“使命”,它以“丛中笑”的姿态傲然天地之间,象征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斗争意志。

“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斗争策略

毛泽东一生善于斗争,其高超的斗争本领,源于他对哲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对世界形势的敏锐洞察、对人民战争的深邃思考,诗词更是将他丰富的斗争策略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反“围剿”时,在苏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大好局面下,蒋介石调集十万大军进攻江西苏区。敌军兵分三路,以“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进攻赣南,红军采用“诱敌深入”的方针渐次撤回,最后在毛泽东、朱德带领下一举歼灭敌人。《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前头捉了张辉瓒”正是古代战争思想“擒贼先擒王”的真实写照,而“唤起工农千百万”更是为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29年春,在军阀内战的大背景下,蒋桂战争爆发,为红军发展壮大争取了宝贵时间。在建立3个县级政权后,毛泽东把握时机,率部连续攻占龙岩、永定、上杭,让赣闽根据地连成一片。《清平乐·蒋桂战争》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一句,描绘出的军队奔袭和百姓分田画面,揭示了“革命为人民”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不仅饱读古代兵法,还善用辩证法,在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中创立了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斗争策略。“虎踞龙盘今胜昔”“不可沽名学霸王”中既有历史回顾,又有今昔对比,延续了游击战争“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打破了人们对于古代兵法中“穷寇莫追”的定式思维。

毛泽东以古论今,巧妙地将审时度势的系统思维、主动出击的战略思维、古为今用的辩证思维渗入到战争行动的每一项决策中,成为取得最终胜利的有力保障。

“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斗争艺术

毛泽东善于通过诗词展现斗争艺术,无论是诗词中以“喜”“乐”为情感表达的战争底色,还是引经据典、借古讽今的艺术风格,都展现出其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诗词中借艺术论政治、借艺术谈大势的独到艺术表达,更是彰显了毛泽东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

1929年9月,恰逢重阳,留在上杭养病的毛泽东看着院中的菊花盛放,写下名篇《采桑子·重阳》。上阕“人生易老天难老”是对茫茫宇宙与人生苦短的思考,到“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的推出,自然境界与精神境界同步巨变。“黄花”傲秋、“分外”之“香”体现了毛泽东身处逆境却能摒弃牢骚哀叹、保持豁达乐观的宽广胸襟。

《菩萨蛮·大柏地》开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大胆艺术表达,为雨后关山赋予了“神态”,选取战后关山秀美壮丽之景,更凸显平静与美好的来之不易。下阕在短暂的战争回忆后,毛泽东道出了“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名句,巧用艺术手法让战争的惨烈与和平的美好交错呈现,寓意出江山因由人民装点、归人民所有而更壮美的至高境界。

毛泽东善用艺术作品来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意志,从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达到最大限度扩大统一战线、孤立敌人的目的。1961年10月,郭沫若看了浙江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创作了一首七律,以“千刀当剐唐僧肉”表达了对唐僧人妖不分、是非混淆的憎恶。而毛泽东随即和诗一首,以“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的对比婉转纠正了错误的斗争方向,将人民内部矛盾与对敌斗争划清界限,“鬼蜮”与“金猴”以及“白骨堆”与“千钧棒”等艺术对比,更是极大团结了像唐僧一样缺乏斗争经验的进步力量。

毛泽东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伟大斗争精神带领人民创造了历史伟业,其诗词中展现的宏大格局、深远意境、人民情怀,至今为世人传颂。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新的赶考之路上,青年干部须传承好发扬好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的斗争精神,不怕千难万险,不惧千锤百炼,积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新渡口街道办事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