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鸡黍之约——苏东坡的常州情缘

2023-09-12    ​ 赵世平

坡仙苏子瞻,千百年来,多少人被他的诗词文赋打动过、激励过;多少人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过、折服过。他是当年全国科考的实际状元;他是能上能下的朝廷命官;他是才华横溢的文化巨星。他爱国、爱民、爱生活,敢说、敢为、敢担当。直到今天,他仍拥有无数粉丝,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地域、超越了阶层。2000年7月,法国《世界报》刊出12位“千年英杰”,其中唯一的中国人是:苏东坡。当然,东坡先生是无比丰富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东坡形象,人们喜欢着他的不同侧面,这些方面投射着人们自己的影子。

苏东坡一生漂泊沉浮,自走出眉山,足迹涉及十多个州县,不是被委任做官,就是被贬谪居住,皆为朝廷调遣。唯独定居常州、北归常州退休,是他自己的选择。自他熙宁四年(1071年)第一次踏上常州的土地到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终老常州孙氏馆,整整30年,他曾14次来常州(包括路过停靠),与常州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常州在苏东坡的人生旅途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东坡先生行吟图(国画)李平秋

东坡先生行吟图(国画)李平秋

琼林宴上有约

嘉祐二年(1057年)三月殿试后,仁宗皇帝在皇家花园“琼林苑”为新科进士举行招待宴会,称“琼林宴”。当晚的琼林宴上,新科进士个个意气风发,谈笑风生。苏轼旁边坐的是常州宜兴县人蒋之奇(颖叔)、单锡。席间,蒋之奇介绍了家乡山水秀美,太湖浩淼,善卷奇特,荆溪婀娜,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并热情邀请苏轼做客常州。苏轼当即允诺,订下“鸡黍之约”。微醺中,蒋之奇夸耀常州儒风蔚然:“这儿每十多位人中就有一位常州人。”苏轼摇头不信,蒋随即向邻桌招呼一声,一群人站起来,蒋介绍:“这是常州武进县人胡宪臣、胡信臣、苏舜举、孙云、严勋;这是常州晋陵县人丁骘、张思、胡象德、姚仲容、张臣……” 苏轼彻底折服,由衷敬佩:“不愧延陵季子真传弟子。”

27年后,苏轼在《次韵蒋颖叔》中回忆:“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

赴任途中初识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八月,苏轼兄弟分别上书对此法提出异议。王安石极为不快。苏轼对政局失望,一再请求外放。神宗皇帝御批通判杭州。

熙宁四年(1071年)七月,苏轼全家离开京都南下。十月途经扬州时,苏轼受到知州钱公辅(字君倚,常州武进县人)的盛情款待。钱公辅向苏轼介绍家乡常州,并嘱托苏轼:“小儿世雄也在杭州做事,望你们能成好朋友。”钱公辅是五代吴越王钱镠的后人,27岁时参加皇祐元年(1049年)的进士考试,殿试中第三。苏轼对他很尊重,一方面是仰慕他文才出色,另一方面是政治上观点一致,都对王安石变法有看法。因此,苏轼满口答应。苏轼与钱世雄后来果真成了不离不弃的知心朋友。

十一月中旬,36岁的苏轼沿运河途经常州,第一次踏上了常州这片土地。他呼吸着江南的清新空气,欣赏着常州的山水风光,忆起琼林宴上与常州同仁的约定,真正感受了这片土地的秀美和温情。在常州短暂停留后,苏轼继续南下赴杭州上任。

赈灾道中萌愿

熙宁六年(1073年)常州、 润州(今镇江)遇旱灾闹饥荒。年底,苏轼奉命由杭州到灾区赈灾。除夕傍晚,苏轼的船行到常州城东通吴门(城水门)外,停泊下来了。这是苏轼在船上下令停泊的,他不愿在万家团聚的良辰打扰地方官员和百姓。虽然驿站在城中不远处(弋桥),他还是没上岸,在船上过了一个除夕之夜。

夜幕垂落,郊野不时传来祭祖的哭声,远处的灯火时明时暗。他望着模糊的城市和天上的星星,想着这里有他的好友,回忆两年前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情景,同时也思念着家人。他在船上写了两首《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其一: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常州人特别喜欢最后两句。他借景抒情,以物寄情。二十年后的除夕,他在被贬惠州时,重抄此诗给小儿苏过,思念常州亲人,更证明了他对这座城市的依恋。

次年正月初一到五月二十九日,在近半年的赈灾期间,苏轼走遍了常州各地,访贫问苦,体察民情。工作之余,他走亲访友,观景览胜。现今民间还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

常州的山水风光和民风民俗都吸引着苏轼。他越走越喜欢这里,越走越不愿离开这里,产生了“卖剑买牛”的念头。他在给杭州太守陈述古(陈襄)《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其五》中写道: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头米胜珠。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莫怪江南苦留滞,经营身计一生迂。在这期间,曾任扬州知州的钱公辅去世了。此时,钱公辅的儿子钱世雄正在常州家中办丧事。苏轼闻讯前去吊唁,并应钱世雄邀请写下《钱君倚哀词》: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独裴回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

由此可见,苏轼喜欢常州,喜欢常州人,并萌生了在常州归老定居的愿望。

(作者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会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