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淮安盐河:水盐相和,河运相济

2024-08-05    刘志平

流淌在江苏省淮安、连云港两市的盐河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河流,千百年来奔流不息,福泽两岸人民。

盐河,顾名思义,是一条与盐有关的河。《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涟水县“有新漕渠,南通淮,垂拱四年开,以通海、沂、密等州。”既然为“新漕渠”,可知是为了满足漕运需求而开的河道,是为了将海州、沂州、密州等地的漕粮转输进入淮河,然后再经大运河运往都城洛阳等地。又因为海州是淮北盐的重要产地,此河一经开通,便成为淮北盐通过淮河进入通济渠和山阳,进而运往其他更远地方的重要通道。

盐河风光

盐河风光

北宋时期,淮北盐业已有一定规模,当时的海州有板浦、惠泽、洛要等3个盐场,每年产盐47.7万余石,大部分经由唐代开凿的新渠运到涟水。朝廷在涟水设专仓,负责淮北盐转运,新漕渠的畅通和安全显得十分重要。祥符元年(1008年)为避开涟水到楚州(今淮安区)的淮河风险河段,开挖了支家河,导涟水与淮河相通,并赐名“通涟河”。

明代对新漕渠和支家河多次进行疏浚。然而,南宋开始的黄河夺淮使得淮安的淮河河道逐渐成为黄河河道,黄流经常倾注,加之海潮倒灌,运盐河道的淤塞非常严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河道总督靳辅在开挖中运河后,自中运河河口起向东开河,至安东县(今涟水县)平旺河止,与南潮河(灌河)相接入海,以泄黄河异涨之水,兼利盐运。因新开的河道在中运河下游,故称“下中河”;又因是淮北盐输出的重要通道,又称“盐河”。

清代是淮北盐的鼎盛时期。淮北盐场所产的食盐经由盐河运往淮安西坝,然后转运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销售口岸。盐运的繁盛,最终使得“盐河”成为这条河最著名的称呼。

清代中前期,盐河因行洪,常常淤浅,时有疏浚和小改道。至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北徙后,河床趋于稳定,基本形成现在的走向。民国时期,淮北盐新增海运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盐河的运盐量减少。后因水势不稳,河道淤塞,船行不便,盐河的盐运功能渐被舍弃。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着手对盐河进行治理。1949年冬开挖新沂河时,盐河在灌南县北部的张店镇被分成南北两段。1958年开挖淮沭河时,盐河再次被切断,淮沭河以西6公里多的一段河道遭到废弃。原盐河的渠首闸、位于今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双闸村境内的双金闸完成使命,退出盐河航运的历史舞台。2011年,双金闸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产点。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双金闸原是盐河的渠首闸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双金闸原是盐河的渠首闸

新的盐河起自今淮安市淮阴水利枢纽五河口处,流经淮阴、涟水、灌南、灌云4个县(区),至连云港市新浦临洪口入黄海,全长160公里。其中,淮安市境内的河道长约80公里,上有朱码、杨庄2座船闸,分别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淮阴区、涟水县工农业用水水源,也是淮阴区、涟水县工业、生活尾水通道。

为进一步发挥盐河航运优势,适应船舶大型化和货物通过量迅猛增长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淮安市先后多次对涟水县和淮阴区境内的盐河航道实施疏浚工程和驳岸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淮安市实施“借港出海、扩大开放”重大战略,整体推进盐河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打造具有生态、环保、人文气息的航道、船闸和桥梁景观。

盐河体育公园

盐河体育公园

经过十多年的综合整治,今天淮安市境内的盐河航道上,建起了杨庄、朱码2座1000吨级的二线船闸,船舶通行条件大大改善,通航能力全面提升;改建、新建了北京路盐河大桥、淮海路盐河大桥、时码大桥、蔡工大桥等近10座桥梁,有效增强了盐河两岸的互联互通。碧波荡漾的河水中,不时有满载货物的船只往来,与沿线现代化的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天蓝、水清、岸美的生态水运图景。

作者单位:淮安市政协文史研究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