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吴盐胜雪

2024-01-24    严勇

与海陵“天下粮仓”的美誉相比,“吴盐胜雪”,更加让人为之骄傲。

“吴盐”在现代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古时江淮一带所晒制的散末盐,此盐味淡而雪白,是盐中的上品。”这个江淮地区自然包括海陵。海陵曾因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被置吴州,更容易让人觉得“吴盐”指的就是吴州所产的盐。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896ebcb416f5444eaced7428868dd2e2.jpg

如果说吴州所产的盐就是“吴盐”,那么自然就会有另一种解释。海陵从汉吴王濞“煮海为盐”开始,至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已成为“盐粮集散、物资丰富、舟船泊步、税源充畅”的盐产地。经过隋代大运河的开凿通航,海陵的盐业发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到唐代,海陵的盐已经被中央政府重视,并专门设立了管理盐的机构——海陵监。

史料记载,唐开元元年(713年),政府在海陵设置海陵监,管理沿海各盐场。这是海陵第一个官方设立的盐业管理机构,后来历朝历代也都在此设立官方机构,成为规范盐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唐代,海陵的盐产量已经在全国领先。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全国海盐产量最高的是海陵监。又据《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卷二载:“海陵盐监,煮盐六十万石,而楚州盐城、浙西嘉兴、临平两监所出次焉。”楚州盐城县则“每岁煮盐四十五万石”。其他产地的产量不清楚。开元十年(722年),海安因海水侵袭,再度省入海陵县,并设有盐官,使得海陵的盐业产量继续攀高。

正是由于海陵产盐数量大,所以人们将“吴盐”看作是吴州之盐也不足为奇。有关资料记载:唐代,海陵吴姓盐商以经营盐业获巨利,家僮千人,拥有与王者一样的财富。“吴盐”在人们心中逐渐家喻户晓,在历代诗人笔下,也越来越具有一种惊艳的质感美。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307327b967844726b6097fbced220714.jpg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梁园吟》中大赞“吴盐”:“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如雪。”

宋代词人周邦彦有一首词,词名叫做《少年游·感旧》,他在感叹少年与京城第一美女李师师的美好时光时,情不自禁说“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从而使得“吴盐”由雪白的盐变为“美丽”的代名词。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直至广德元年(763年)才平息。这场战争除了军事的对峙外,更重要的还有经济的对峙。安史之乱发生后,中原、关中遭受战争破坏,而江淮一带却未受影响,吴盐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655af76199a3447187b19c7834981f9c.jpg

平定叛乱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筹措大量军费,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时,唐代杰出理财家第五琦、刘晏顺应时代发展,相继出现在盐业史的舞台上。乾元元年(758年),第五琦任盐铁使,正式创立榷盐制。上元元年(760年)五月,刘晏任户部侍郎,充度支、铸钱、盐铁等使,他将第五琦的办法加以改进,使榷盐制趋于完善。他们对盐政的改革,使得通过盐铁官营来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最终得以实现,唐王朝正是依靠征收的江淮盐税来支撑庞大的军队开销,最终为平定“安史之乱”打下了经济基础,并为后来李唐王朝复兴起到了关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唐大历二年(767年),淮南节度判官黜陟使李承主持修筑由盐城至海陵一百多公里的常丰堰,亦称捍海堰或海陵堰。堤外煮盐,堤内兴农,不仅粮食产量大为提高,更成为吴盐的绝佳产地。

作者单位:泰州日报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