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公私合营,百年老厂全国做示范

2024-10-08    叶国 杨镇潇 毛敏敏

北京时间9月25日上午11时,洛杉矶时间9月24日晚8时,在多位友人的热情牵线下,记者成功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张光武先生取得联系。微信那端,先生聊起自己的父亲、时任大生公司经理张敬礼率先推动公私合营、热情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往事,自豪、尊敬之情溢于言表:“他一直兢兢业业,希望能够实现其父亲、叔父和堂兄的遗志,将张氏事业传承发展下去。”

伴随着张光武的讲述,一段70多年前的历史徐徐再现。

张敬礼、张光武父子。

张敬礼、张光武父子。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张敬礼审时度势、敢为人先,主动向政府申请公私合营。1952年1月15日,南通大生纺织公司经苏北行署批准,正式公私合营,成为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最早合营的企业,也是全国第一批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企业之一。这项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多次接见张敬礼。

张敬礼(左一)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张敬礼(左一)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张敬礼(右一)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张敬礼(右一)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在南通市档案馆内,《中共南通市委关于大生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的经验》《大生第一、三公司公股公产清理工作小组第一阶段工作报告》两份珍贵档案,详细记载了这段让大生新生的难忘岁月。此后,有着爱国情怀、创新开拓基因的大生,与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一路同行,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引领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

翻阅档案、走访专家、对话现任掌门人,百年大生就这样从斑驳印记中向我们款款走来。

申请公私合营激发活力  短短几年实现张家人几十年的梦想

解放战争胜利前,溃退的国民党试图将大生的资产设备转移至台湾地区。张敬礼却将部分资产转移至香港,大部分资产则装船藏匿“海上漂”。南通解放后,在党的政策感召下,他迅速命令船只返航,将外汇、资金、物资全部运回,大生产业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迅速恢复生产。

张敬礼为张謇侄子、张詧第四子,在张孝若、张詧先后辞世后,大生企业和张氏集团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他的肩上。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大生生产经营处在困境之中,一部分股东主张“停厂散伙”,经理张敬礼则主张请求政府派管理干部进厂,正式建立公私合营体制。张敬礼在《大生纺织公司的变迁》一文中回忆:“在工作实践中,我逐渐体会到,党和政府在团结、教育职工克服困难、组织原料、提供贷款、维护和发展生产等方面所起的主导作用。所以,在1949年7月苏北行署派来公方代表参加董事会时,我出自内心地表示欢迎。”

1951年,在部分董事的支持下,公司向苏北行署提交了公私合营计划书,在年底得到批准。1952年1月,大生公司挂上了公私合营的厂牌。张敬礼后来谈及公私合营的优越性时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参加管理,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劳动,生产发展迅速。公私合营后一年就偿还了旧债,开始积累资金。纱锭由14万枚增加到近30万枚,织布机由1200多台增加到3000多台。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张家两代人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年中就实现了。”

1954年,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私合营改革,大生纱厂较之提早了两年多。

1954年,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私合营改革,大生纱厂较之提早了两年多。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父亲就结识了黄炎培、李济深、胡厥文等社会贤达,特别是黄炎培,把我父亲当作自己的子侄一样爱护、关心,使父亲对共产党产生了很大的向心力;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之后,地方党政领导提供支持,外部环境对他也非常好,所以父亲选择这条道路是必然的。”张光武说。

公私合营大生第一纺织公司股权凭证。

公私合营大生第一纺织公司股权凭证。

毛主席5次接见、宴请  叮嘱张敬礼宣传公私合营的优越性

“公私合营是必由之路,也是大生走向新生的必由之路。”南通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朱江曾著有《大生档案》一书,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他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生政权最大的任务就是要迅速恢复生产、恢复社会秩序。因为大生涉及的职工非常多,企业顺利运行,一方面可保证经济社会秩序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保证相当部分员工及家属生活安定,“从这个角度讲,大生纱厂较早完成公私合营,是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南通百姓的福音”。

南通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朱江(中)向记者介绍大生公私合营情况

南通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朱江(中)向记者介绍大生公私合营情况

在“大生厂史陈列室”,一张毛泽东接见张敬礼的照片定格下珍贵瞬间。南通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张启祥告诉记者,1953年至1956年,毛泽东曾5次接见和宴请张敬礼,向他详细了解公私合营的有关情况。1956年2月1日晚,毛泽东在怀仁堂举行宴会,招待出席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委员,张敬礼被安排在“第一席”,就坐在毛主席身旁,与周总理面对面。张敬礼在汇报时,毛主席高兴地对他说:“公私合营的优越性,你是亲身体会到了,可以向大家多谈谈。”又说:“别的你不要吹,这件事要大吹特吹。”

毛主席的话让张敬礼深受鼓舞。他先后前往浙江、山东、湖南等地做了30多场宣讲,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宣传公私合营的优越性。在他的示范引导下,1955年后,仅南通市就有88个行业、1347户私营工商业者提交了公私合营的申请并获得批准。

在张启祥看来,这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一脉相承,“值得一提的是,张敬礼是一位民主人士,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与中国共产党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956年春,全国形成了工商界公私合营的高潮。当年三四月间,张敬礼受江苏省工商界的委托,前往北京报喜。毛主席笑容满面地接收了报喜信,并亲切和他握手。这成为张敬礼终生难忘的时刻。

赓续创新开拓精神  百年老厂始终走在中国纺织业最前沿

公私合营后的大生,传承张謇企业家精神,紧随前人步伐,持续奋斗,始终引领着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

大生纺织公司钟楼。徐培钦 摄

大生纺织公司钟楼。徐培钦 摄

回溯走过的129个春秋,大生集团现任掌门人,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感言:“企业能保持百年持续发展,是因为我们一直顺势而为,踩在时代需要的节点上。”

实现公私合营后,大生集团作为南通轻纺经济的支柱企业,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专业主义、价值主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前后,大生在全国率先引进日本自动络筒机,实现早期自动化改造;2013年,第四次科技革命席卷而来,集团开启智能制造新模式,将最先进的国产纺纱设备应用到各个车间,与国外设备进行对比,并形成实验报告,从而推出中国第一个全国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纺纱车间,实现智能制造从0到1的进程;2020年,企业又启动智慧纺纱工厂建设,在数字化基础上,打通各个流程的堵点,打造智能物流生产系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如今走进智慧车间,传统纺织的韵律与现代科技的交响完美融合:巨型梳棉机轰鸣不止,智能纺锤轻盈跃动,编织出一缕缕细腻均匀的纱线;工业机器人精准“穿针引线”,展现出工业4.0的灵动身姿;自动化物流系统无人机器车穿梭其间,确保原料供应分秒不差、精准高效。

大生集团智慧车间。徐培钦 摄

大生集团智慧车间。徐培钦 摄

“昔日万锭纱锭需百人以上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场景已不复存在。而今,行业普遍用工缩减至三四十人,而大生智慧工厂更是实现了突破,以十人以下的精简团队,引领全国纺织业智能化转型的风向标。”大生集团数字化车间主任李兰女说。

面对未来,大生集团正积极规划并建设中国首个绿色碳中和纺纱工厂,旨在通过实践探索,为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大生方案”,助力产业含绿量的显著提升。“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漆颖斌脱口而出的张謇先生的这段话,如今也是他的工作指引。相信,有了这份血脉传承,百年大生一定能迎来更夺目的明天。

作者单位:南通报业传媒集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