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2021年专题 > 数说“十三五”,一同看教育 > 媒体集中采访 > 南通扬州泰州专场 > 媒体报道
扬州:为每一个学生人生出彩奠基
发布日期:2021-05-12 16:56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

写满文字的笔记本,配上手绘插画,这样的特别读书笔记,来自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创作。在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的每个班级,都有一本这样的读书笔记在班里“击鼓传花”,学生们争相在上面留下最特别的一页,作为家校共读的美好记忆。

“十三五”以来,扬州市聚焦公平和质量主题,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尤其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每一个学生人生出彩奠基。

“融教育”

让校家社三位一体

在维扬实验小学,到处是浓郁的书香文化:读书角、阅读书吧、朗读台……孩子们被“书香”包围着。为了打造书香文化,校长缪永留带领全体教师,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入手,先后举办“新父母学堂”,鼓励家长阅读,成立“好父母阅读同盟会”,不但学生渐渐爱上了看书,家长们也渐渐变得“学富五车”,能够在亲子共读中解答更多孩子提出的问题。

精心雕琢每一位学生的灵魂,扬州全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融教育”格局,加强三者的有机衔接与有效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扬州建设了全国首家家庭教育博物馆,制定下发《扬州市打造高品质家庭教育“五项行动”方案》,每月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通过新媒体同步直播。邗江区先后发布新家庭教育“好老师”“好父母”“好学生”指南,全面开展“校园亲子节”,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传承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文一武一科技”

播撒素养的种子

在维扬实小校园的中心广场有一处“走廊农场”,里面种着茄子、辣椒、青菜等农作物。每个班级都承包了一块“责任田”,孩子们每天细致地观测、记录、分析种子的生长情况,最终收获硕果累累的喜悦。在“走廊农场”,科技老师带领学生制作灌溉系统、语文老师讲授植物生长的相关内容、美术老师带领学生用画笔记录下植物的生长状态。各学科教师不断打破学科边界,在科技实践中拓展学科知识。

“整所校园都是科学探索的实验室。”缪永留介绍,学校特别打造了500平方米左右的STEM科创中心,内设小鲁班木工坊、科学实验室、教师交流区等。学校还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自主开发了STEM系列课程,并在班级层面建立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少科所。目前,学校学生共获得了57项国家发明专利,有1000多人次获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

让“一文一武一科技”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扬州开展“五个一百工程”,每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12年基础教育过程中,阅读一百本名著、背诵一百篇名篇、了解一百位名人、欣赏一百首(幅)名曲(名画)、观看一百部优秀影视剧,增强学生人文素养,浸染生命底色。实施“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全面增强青少年体质,2019年起在22所义务教育学校试点开设游泳课,全市中小学生体质抽测结果显示,学生的身高、肺活量等身体素质及立定跳远、跳绳等运动技能都有明显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得到培养。实施STEM课程,全市有17所学校成为省STEM教育项目校,邗江区成为省首批“STEM教育县域实验区”,近七年该市选送的青少年学生及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作品在全省、全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92件。

“三全”育人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上学期的一天夜里,我突发高烧,妈妈一夜未睡,不停地给我用毛巾擦拭身体,每隔半小时量一次体温,但我高烧一直不退,妈妈急得都哭了。第二天,爸爸妈妈急忙把我送去医院挂水,他们请了假一直在医院照顾我,我很感动。”在邗江实验学校副校长、思政课老师杨广祥的一堂思政课上,学生们在老师引导下一起聊“感恩父母”这个话题。在一个个事件的分享中,从一般的生活情境拓展到接送、生病等特殊情境,学生们感念着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会做人是德育的终极目标。教学要回归生活,更要引导学生的生活。通过分享学习感受、交流感恩行动,引导学生将积极情感内化为道德行为,不断完善人格,学会做有道德的人,实现知行合一。”杨广祥说。

系统构建从小学到高中的系列校本德育课程,扬州坚持全面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化开展开学仪式、升国旗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毕业仪式等仪式教育,让学生在一场场庄重、感人的仪式中受到震撼、获得体验、升华情感、净化心灵,留下恒久的成长记忆。该市还持续开展城乡学生互动体验活动、“感恩·励志教育校园行”、孝德教育,开展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文博场馆、走进敬老院福利院活动,开展文明有礼“二十四条”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谈雷 张晨

来源:《新华日报》 2021年5月14日 第2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