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江苏”推动降本增效

2024-10-18 07:04 来源:新华日报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铁路运输既有绿色低碳优势,又有降本增效功能。近年来,江苏以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大规模、高标准推进铁路网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创业注入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增强辐射带动力

忆往昔,铁路网规模不足,节假日铁路客运出行“一票难求”,货物运输能力有限。现如今,全省织密多层次轨道网,基本实现“说走就走”。更值得期待的是,北沿江、通苏嘉甬、宁淮、沪苏湖、沪苏通二期、潍宿、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多条铁路同步推进建设,“轨道上的江苏”呼啸而至。

8月7日,一列满载子午线轮胎、燃气发动机油、涤纶布等货品的中欧班列,从南京尧化门站货场发出,经满洲里口岸出境到莫斯科。

10年前,此日此地,南京开出通往中亚五国的首列班列,开启了南京与欧亚各国国际运输的新格局,打开了对外贸易、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江苏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上,是最早开行中欧班列的省份之一,1992年12月在连云港开出首列国际货运班列。

近年来,随着一条条铁路建成通车,立足“一带一路”交汇点区位优势,从江苏发出的中欧班列奔驰不息,为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欧班列驰骋,发展空间无限。黄金物流运输通道,不断提升班列运行质效,持续拉近“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距离。目前全省开行班列开行至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线路24条,线路覆盖欧洲17国20多个城市、中亚5国近50个城市、东南亚4国6个城市,近80个国际站点。

铁路网互联互通,中欧班列大通道作用持续发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加快发挥江苏对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提升综合运输保障力

随着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以铁路为支撑,多式联运在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和减碳目标上取得显著成效。

江苏通江达海,水运资源得天独厚,铁路和水路均有运量大、成本低、绿色低碳等特点。近年来,江苏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围绕打造“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运输格局,积极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全省开行128条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中欧海铁联运班列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现在,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下降到1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苏锡通(与上海跨省联合)继连徐淮后再次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

近日,一列满载光伏组件的海铁联运班列从盐城北铁路货场鸣笛驶出,开往上海港,再转海运发往欧洲。

在连云港港口码头,放眼望去,集装箱货场十分壮观。通达港口的铁路,连接着巨轮,高效的铁水联运体系在海天之间把一个个集装箱送向目的地。

在南京龙潭港,依托国铁尧化门场站及南京龙潭港铁路进港无缝衔接优势,推出3条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已实现联运线路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定班期运营,保障物流运输通道的稳定性和时效性,积极为南京及周边重点企业服务。

江苏“铁水联运”驶入快车道,运量一路上扬。今年,江苏省政府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江苏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到2025年,江苏沿江沿海重点港区铁路专用线规划实现全覆盖,沿江沿海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实现全覆盖,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中欧(亚)班列年均增长率分别超过15%、10%。

目前,全省有8条铁路专支线同时在建。按计划,今年要建成连云港经济开发区加工装配园区铁路专用线、滨海港铁路专用线、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等项目。

壮大新质生产力

改革产生动力。一套多网融合的现代化铁路体系正在形成,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织线成网、互联互通、持续扩容的江苏铁路版图,使得“同城化”效应不断放大,时空距离持续缩短。铁路带来的流量,助力区域内各类要素畅通流动。在江苏各地,铁路部门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到站服务选项,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按照“一企一策”的思路,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铁路运输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精准发力。

江苏铁路源源不断地将密集路网转化为新的优势,围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阔步前行。

依托高铁直接实现沿线城镇规划、产业布局的提档升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铁路沿线有众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让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高效流通,促进沿线地区科技合作、人才交流、产业互补。

铁路运输提质增效,我省铁路客运量、货运量均列长三角“三省一市”首位。天涯如咫尺,铁路强力布局,服务强链补链延链,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高效流动、合理配置,提高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的作为,给各地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蓄足势能。

随着江苏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涌动创“新”提“质”的万千气象,加速奔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能。瞄准未来产业,江苏正加快抢滩新蓝海、竞逐新赛道。省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清单涉及21个试点区域,覆盖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泰州等地,涵盖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通用智能、虚拟现实、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等12个产业领域。各地高铁新城积极打造产业新高地,把创新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硬核力”和产业体系的竞争力。

高铁疾驰,化起势为胜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全力“抢跑”,风口之下,瞄准“新质”驱动,聚焦重点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江苏大地,一个个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展望未来,江苏还将大力提升铁路运输能力,优化物流基地布局,推动铁水联运扩量提质,加快打造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打印此页】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分享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