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浪”引路“后浪”奔腾,“传帮带”为扬州高邮“四普”工作
赋能增效

发布日期:2024-09-25  18:41    信息来源: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高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穿越古街老巷,找寻秦邮文脉,“文物人”在行动。

  省、市“四普”工作部署后,高邮市迅速组建了一支28人的普查队伍,优先吸收本市参加过“三普”实地调查且具有文博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聘请退休的文物专家,配以文物部门业务骨干、年轻同志,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高邮的古民居、古建筑,大多分布在以盂城驿为代表的城南历史文化街区和以高邮当铺为代表的城北历史文化街区内,这里也是旧时高邮达官显贵的聚集之处。这些古民居的建筑形式和蕴含的文化,充分体现了高邮古城的特色。”高邮市文广旅局文博管理科科长金晖向年轻的普查队员介绍三普点的情况。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高邮拥有7000年文明史、5500年稻作史、2100多年建城史,目前公布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共有124处,其中古建筑就达95处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古民居。在具体的实地调查工作中,由于民居点多量大且互相之间犬牙交错,外加后期私人扩建等因素,非常影响信息采集进度,为此金晖与负责无人机航拍的年轻队员组成“搭档”,确定古民居边界,其余队员相互配合,熟练地使用RTK等设备对房屋进行测量、拍摄、定位,数据信息很快便传往内业组,极大提升了古民居普查工作效率。

  “这组人物砖雕分三层,上面一层为八仙祝寿图案,顺着左侧依次为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打竹板的曹国舅、吹笛子的韩湘子、拿着拐杖的铁拐李等,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二层为花卉,最下面一层是两只凤凰围着花篮。”路过高邮市百岁巷的人物砖雕门楼时,高邮文物专家李国耀向普查队员仔细介绍着。



  由于历史原因,高邮市部分历史文物建筑产权归属不一,有属于国家的、集体的、个人的、多户共有的各种情况。不少高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还有百姓居住,属于“私有文物”,这里的住户才是这些文物的真正主人。有些住户对文物普查不了解,对想要“私闯民宅”的普查队员较为抵触,也不愿接受无人机航拍。面对“入户难”问题,75岁的李国耀主动带队走街串巷,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老街区的居民大多都认识老李,此前还满心疑虑的住户看到李国耀带队便对普查队敞开了大门。在李国耀的讲解中,年轻普查队员了解了高邮古城文物点位历史和变迁,得以快速学习、快速成长。



  本次文物普查对于勘查技术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为做好文物信息的采集、登录工作,普查团队首次采用了无人机航测、RTK地理信息定位、全站仪等新技术、新手段。

  相较于老同志,年轻队员对新技术上手快,作为普查生力军在高邮市“四普”工作中崭露头角,逐渐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工作。通过拍摄、测量、定位、资料登记等工作,以及对文物位置、保护级别、使用及保存现状等基本信息进行核实,许多并非本地人的普查队员也对高邮历史文化有了完整的了解和认识,成了半个“高邮通”。每天实地调查采集工作结束后,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加班加点核对普查数据、检查各类图纸,确保外业数据精准可靠。



  退休文物专家甘当“引路人”,在职业务骨干做好“顶梁柱”,年轻同志跟进“新步伐”,依靠老中青三代“黄金搭档”的普查队伍,构筑起精准协同、整体发力的工作格局,为“四普”工作提质增效。高邮市文广旅局将继续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应查尽查、应保尽保,高质量完成普查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工作。


(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高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Baidu
map